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墨学与科学革命失之交臂 长铗

孰为墨者
战国中期,十万赵兵汹涌压境,梁城孤城耸峙,岌岌可危。一名身穿裘褐、脚踏跂蹻的踽踽行者来到城下,自报家门:墨者革离!顿时举城欢腾,视若救星降临。
这是电影《墨攻》中的场景。
《墨攻》并为言过其实,墨家,在战乱纷飞的春秋末年,确实是一个善于守城的军事化组织。"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便是墨家追求的人生价值。墨家的首领称 "钜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墨者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平时一律短衣草鞋,"以自苦为极"。他们平时从事成产劳动与发明,战时作战十分勇敢,以扶危济困为己任,即使是牺牲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公元前376年,墨家创始人墨翟逝世。墨家弟子将他的遗体从简安葬于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生前对自己的学说非常自信,曾经慨然而呼:"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白马非马——逻辑与诡辩
曾有一个鲁国人献给宋王两副连环,说是最聪明的人才能将这两副连环解开。言下之意,有些藐视宋国人的智商。
果然,宋王倾尽举国智囊,也未能解开这副连环。就在宋王窘迫万分之时,一位风尘仆仆的辩士赶到宫廷,轻易地解开了其中一副,然后就说:"都已经解开了。"
宋王奇怪了:"不是还有一副吗?"
辩士解释道:"另一副连环本来就不可解。不可解便是这副连环的解。"
一席话忽悠的众人云山雾罩难分东南西北。就是这位辩士倪说,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提出了一个著名论题——"白马非马"。
所谓"白马非马",就是说"马"是"马","白马"是"白马","白马"与"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的提出轰动一时,折服了当时许多明辩智士。但是,据说这名聪明绝顶的辩士有一次骑白马过关隘,凡马过关都要交关税,不管他口沫横飞的胡扯什么白马非马,把关士兵还是让他乖乖交了关税。
然而,真正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击倒这名自鸣得意的辩士的,还是墨子。
墨子以排山倒海之势例举了四种推论: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
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
且读书,非读也。好读书,好书也。
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
第一种属于"是而然者",即由"白马是马"推出"乘白马是乘马"。
第二种属于"是而不然",即由"车,木也"不能推出"乘车是乘木"。
第三种属于"不然而然",即由"好读书"推出"好书"。
第四种属于"一是而一非",即由"桃之实"推出"桃"正确,由"棘之实"推出"棘"却是错的。
墨子的形式逻辑相当严密,他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指出"辟"、"俟"、"援"、"推"四种辩论方式的逻辑要求与常见逻辑错误。墨子的逻辑学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媲美,并列为形式逻辑三大源流。墨子如此富于逻辑头脑,实在令人赞叹。
《墨经》——中国的《几何原本》
春秋时,有个叫尸佼的人这样定义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几百年后,墨子这位雄心勃勃的科学启蒙者,企图用更系统更严密的语言来描述他所观察的宇宙,于是一部奇异的著作《墨经》流传于世。
《墨经》分作《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上》各条大都是原理、定义、界说;《经下》则建立论题加以论证;《经说》则是对《经》的解释与阐述。可见《墨经》的编著经过周密的计划与组织。
希腊人芝诺提出一个著名的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
中国先秦也有类似的悖论,如庄子为了证明他的虚无主义,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子化解了这一千古疑难。他设想有一直线ab,从a端向b端前进,进到全长一半c,则斫去,剩余cb是全长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为db全长四分之一。这正是数学上的极限逼近原理。
芝诺与庄子得出的悖论,均是由于他们不能理解极限的概念。直到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一书,才有"极限"概念的正确解释。
众所周知,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
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已经与近两千年后的伽利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了。
在《三体》中,刘慈欣构想了一种无形杀手:纳米丝,可以把轮船任意切割。在墨子那个时代固然没有纳米这个概念,但这并不妨碍他进行思维试验。他大胆指出,头发丝悬轻物则断,是因为它不均匀的缘故,若构成它的物质无限均匀,则"其绝也莫绝"。这用现代物理学知识不难解释:"绝"是均匀状态的破坏,也就是物体的聚集状态发生突变。如过饱和状态的水蒸气,过冷状态的晶体溶液,拉伸状态的金属丝,如果它们真正是"均"的状态,就不会"绝"。纳米丝实际上便是一种高度均匀的物质材料,通过纳米结构的改造与表面的修饰,去除了普通材料的非均匀性。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企图通过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表述方式对宇宙宏图进行系统的演绎与描述,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时空"的关联。在他的著作中,空间就是空间,与任何外界物体和运动无关,它永远是同一的,固定不动的……但是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在光学方面,墨子详尽的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线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样,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物体高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下方,从物体低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上方。人足在下,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着上光,故手的影子成于壁的下方。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的多。
墨家的机械设计三大定律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率先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以规范机器人的行为模式。作为机械制造大师的墨子颇有先见之明,他第一个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规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这三大定律在《墨子》中称为"三表",即"上本之于古者圣之事;下原查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说的就是,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而要考察人们的反应,三要考察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国家人民。
后面将要谈到的墨子反对公输般一些毫无意义的发明,也是基于他"不求至巧,但求有利"的朴素实用主义原则。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的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研究落体运动规律的著名机械"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以"墨守"闻名于世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自然亦不遗余力。通过他的著作,我们不难窥见先秦战场上华丽的机械化作战场面。
"转射机"机长三尺,埋一尺,两材合而为辒,相当于重型机枪,旋转着发射箭矢,威力巨大,不得不埋地一尺才能对抗强大的后坐力。再用辒固定之,以防止它射击时左右摇摆。由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专门负责发射它。
"轒辒车"乃攻城战车,以绞绳为脊,覆盖有生牛皮,里面可以装载十人,填平城壕后,推动它直抵城墙,可以挖掘破坏墙体,刀枪不入,水火难侵,堪称古代坦克。
连弩车",结构极其复杂,一发数十矢,反力甚大。古制造连弩车的木材两端需一尺见方,长度视城墙厚度而定。一部连弩车须十人操作,可见该机械之庞大复杂。
"籍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主要部件是柱、夫和马颊。柱长七尺,埋地深四尺,夫长三丈以上,,埋地深四分之一丈。马颊安装在夫上,作为投掷物固定装置。 "夫"作为弹臂,可向敌人城墙抛掷石块。按照《墨子•备城门》中的描述,籍车就是古代的大炮——投石机。
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载了"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墨子、公输般——毕生之对手
春秋战国之际,鲁国的三邾是华夏科技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是东方的造车基地,中国的造车鼻祖奚仲便生于此地。造车是一种极其繁难的技术,如《考工记》所说: "一器而百工聚焉者,车为多。"不难想象,没有相当高的数学、力学、几何、机械学的知识,是造不出车来的。史载楚国兴兵伐鲁,鲁国战败,楚国一次性就从鲁国要走了三百名技术人员,可见三邾地区的科技水平之高。
木匠的祖师爷公输般(也就是鲁班),也生长于这块土地。公输般的机械制造水平堪称巧妙绝伦,他曾用竹木造了一只竹鹊,在天空中飞了三日不落,时人为之叹服。但是,却有人讥诮道:"这竹鹊还不如一只车销子有用。"车销子不过是马车轮子上的木钉。谁人敢如此藐视木圣公输般呢?正是他的老乡墨子。
公输般一听很不乐意:"有本事你也造一个呀。"
墨子二话没说,回家研究了三年,造了一只木鸢,也在天上飞了三日。他的弟子赞叹不已,可他却将木鸢弃之如敝屣,不屑一顾。原来墨子认为,只有对人民有利的发明才有意义。
在那个时代,公输般与墨子的制造技艺如双子星灿,一攻一守,相映成趣。有墨子在,公输般就不得寂寞。他们的性格也大相径庭,公输般慕求功名,好为强者添虎翼;墨子讲兼爱,专为弱者抱不平。
公输般被楚王请到楚国后,为多次在小巧灵活的越国军舰手中吃败仗的楚国军舰发明了一种叫"钩拒"的机械,"钩"就是把敌船钩住,"拒"就是把冲上来的敌船拦住,这样,楚舰就可以克服自己体积大、机动性不足的缺点。结果公输般此举受到了墨子的严厉指责。不过,两人的直接对决,还是发生在楚国攻打宋国的时候。
墨守成规——军事史上不朽的防守传奇
话说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云梯,将要攻打宋国。墨子昼夜不停赶到楚国,用他闻名于世的先"以类予"在"以类取"的辩论技巧和雄词闳辩,驳到了公输般,折服了楚王。
但是,仅仅依靠辩论的胜利并不足以阻止侵略战争。于是,墨子与公输般这两位奇才,在楚国宫廷里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公输般攻,墨子守,以鲁国民间不成文的工匠引语作为规则,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拒之。公输般技穷智竭,投械认负。面对墨子的高超智慧,以及数百墨家弟子在宋国严阵以待的现实,楚王不得不哀叹:"无攻宋矣。"
二人攻守战的详细情形是怎样的?言词精约的《墨子》中没有记载,但是,从墨子与其大弟子禽滑厘的问答中,我们可以窥见一隅。
禽滑厘问墨子:"当今世上进攻的方法不外乎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请问老师,如何防守这十二种进攻?"
临,积土成高而临城。钩,用钩子钩城墙而上。梯,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后来成了攻城的常规武器。堙,把护城河、壕沟填上。水,即决堤灌城。穴,挖地道。突,突然袭击、夜袭等。(《墨攻》中赵军发动的攻城战,便用到了"突"与"穴"的战术。)空洞,挖战壕。蚁傅,密集冲锋,人海战术。轒辒,运兵之车,以牛皮覆盖,一车藏十余人,抵城挖掘破坏。轩车,即楼车,可居高临下观察城中虚实,以旗手指挥自己的军队。
针对以上各种攻城方法,墨子分别提出破解良方,内容极为详尽。墨子特别强调"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守城防御"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而"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层层阻击,消耗敌人。比如《墨攻》中革离造瓮城,人为地增加防守的层次与纵深。此外,墨子还对战斗中的各种技巧、防御装备的制作发作了说明。比如战斗中旗帜的运用,可按五色而代表不同的军令内容。向弓箭手队伍发出的号令也分多种。他还对城内防御工程的建设、武器装备的准备及使用细节、岗位设置规律等作了详细讲解。电影《墨攻》中所展现的攻城和守城场景,只涉及墨子阐述内容的一小部分。
墨家之式微——李约瑟难题
在春秋战国之际,墨学与儒学并称显学。可惜从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清朝的两千年里,墨学进入最低潮的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停滞阶段,治墨者屈指可数:仅晋时的鲁胜,唐时的乐台,宋代的何芜及元代的陆友等。
现在看来,墨家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它比阿基米德掌握杠杆原理要早两个世纪,与欧几里德一样对几何学进行了朴素且严密的定义,可是它并没有取得《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彪炳史册的地位,它也没有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这不能不令人嗟叹。在科幻小说《异天行》中,宋朝墨学中兴,开创了一个恢宏的蒸汽文明时代。在经典游戏《轩辕剑》中,墨家机关术大放异彩。可惜,这些都只能存在于幻想世界中。
墨子谈兼爱,可惜他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重他的守城术。墨子谈科学,可惜人们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蓍草龟甲。墨子崇尚技术发明,可惜在夸夸其谈的仕人眼里,这些不过是"匠人制作,奇技淫巧"。
中国历史上为何从未出现过科学革命或工业革命?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一种解释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的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兴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由于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整个中国产生了大量令人惊叹智力成果。可见,只有广开民智,海纳百川,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得类似墨子这样的遗憾不再出现。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