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道路的语言 沈英甲

  国际上公认的第一起机动车撞死行人事件发生在1899年的纽约。在这起交通事故中,福特汽车撞死了一位名叫玛丽的小姐。从那时到现在,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了2000万,相当于发生了一次世界大战。
  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者达50万人以上,而年轻人居多。以死亡时16岁计,社会投入该有多少?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2%,如果把这笔财富用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不是更合算吗?
  
  交通的“四大原理”
  
  交通工程研究的是人、车、路的关系。交通有“四大原理”:一、交通要分离。机动车与自行车、机动车与行人……要分离,各行其道。二、交通要连续。我们步行到地铁站,出地铁站又要找公共汽车站,交通不连续,耽误时间。英国伦敦,旅馆下面就是地铁,出口在机场下面。三、交通流量均分。把拥挤路口的车辆疏散到其他路口、路段,错开上下班时间,实行夜晚运输等,都可以实现“均分”。四、交通总量削减。有一幅很有说服力的图片:100人通过一段道路,乘小轿车, 100辆小轿车占去了全部路面;100人改乘三辆中型公共汽车,占一小块路面;100人乘坐大型公共汽车,只需一辆汽车的路面。于是达到了削减交通总量的目的,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
  
  交通管理中的科学
  
  在现有条件下,城市的道路交通还大有潜力可挖, 而这依靠的是科学管理的介入。比如已经建成的北京东区交通信号自动控制中心,巨型显示屏上,东区39个路口、15平方千米范围的交通状况一目了然,每秒 300万次的电子计算机发出指令,使东区车辆通过能力提高了20%,机动车、自行车延误减少了24%和15%。现在北京中区的53个路口也实现了自动控制,北、南、西区也都将建成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由一个交通控制中心统一管理北京全市交通。
  1992年,在我国一些事故多发路段出现了“假交通警察”—用固体材料制作的模型。开快车的司机待发现“交警”是假的时,车速已经降下来了。从这个例子看,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标志也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道路语言观念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社会里也必须有交通语言即道路语言,它如同人类社会中的语言一样要求通俗易懂,要求交通语言比一般语言更加直接、简单、明了,而且还要求具有连续性(如高速公路的标示距离等)。
  道路语言的规范、完善与科学化是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标志。与国外比较,我国城市中路少车多是一对矛盾,但更加突出的是道路语言太少,大大影响现有交通设施作用和效率的发挥与提高。
  
  开发“交通微循环”
  
  “交通微循环”是指干道网络以外的胡同、里弄、窄街以及便道等道路,这种“交通微循环”网络由于它路窄、形式复杂或难以管理等原因而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鉴于中国城市的特殊情况,干道与干道之间的交通微循环系统有用武之地,这块处女地大有开发的必要性。
  道路语言必须进入“交通微循环”,以此来疏通微循环网络,达到对于干道网络分流的目的。规划与组织好由胡同和干道组成的单向通行路网系统、胡同单边停车和固定停车位。利用胡同、里弄疏散右转弯交通流,如条件许可时开辟自行车专用道或与大公共汽车连续的小公共汽车专用道。消除物理障碍,使便道成为交通连续型的无障碍便道。
  道路与行人、车辆难解难分的纠葛,将成为苦恼我们的长久话题。但对交通的改善与发展,我们仍可保持信心与期待,因为科技不会袖手旁观。
  (赵宇新摘自《百科知识》
  2006年9月上半月刊,杜凤宝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